家譜的可信度有多少?您對湘潭家譜制作了解多少?
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,博大精深。“夫家有譜、州有志、國有史,其義一也”,清代史學家章學誠更是把家譜與國史、方志相提并論。近幾十年,越來越多的地方圖書館開始收集家族“老譜”,認為它們與正史、方志等具有同等重要的歷史、文化地位。不過,對于“老譜”的可信度,專家們的態度是:謹慎為上。“在家譜中攀附名人的現象自古有之,即使真的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家譜也并不可靠”。
一些史學專家認為,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更替、社會動蕩導致了家譜的斷裂、殘缺,缺失的部分有很多都由后人憑想象補上。早在唐朝滅亡以后,經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連年戰亂和社會動蕩,傳世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,以至宋代時就已很少能見到舊譜,許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、失了傳。
流傳至今的古代家譜,大多是明清兩代纂修的。在我國明清時期,還出現了專門替人偽造家譜世系的“譜匠”,利用事先準備、不具姓氏的通用家譜作“道具”,每當有人請修譜,填上姓氏即大功告成,這類家譜自然不可信。這樣出來的家譜幾乎一個面孔,所出現的歐陽修、蘇軾、朱熹、文天祥、方孝孺等名人的題跋序言,其實都是這些“譜匠”的杰作,不了解真相的人還將其視為祖 傳之寶。因歷史原因,近幾世以前的家譜世系可信度均不高。